眼镜蚂蚁

蚂蚁金服改名蚂蚁科技集团,对消费


大家都知道,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小微金融集团,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旗下业务包括众所周知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等。但是,最近马云的“蚂蚁金服”竟然更名了,他现在叫“蚂蚁科技集团”。针对此次改名,阿里巴巴的蚂蚁对外的宣传口径是,“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但是,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偏偏联想到了最近的国务院的一个政策:“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这1.5万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不是会按照结算量分摊给各个持有金融执照的企业。那么“蚂蚁金融”应该摊多少,特别是“蚂蚁金融”一直是号称服务小微企业,他是不是应该让利更多呢?“蚂蚁金融”旗下的网商银行、蚂蚁小贷、支付宝可都是明晃晃的金融产品,拥有国家颁布的金融牌照。但是现在,突然改名“蚂蚁科技集团”,如果光从名字看,立刻就从让利企业变成了受益企业。阿里巴巴的算盘打得真好。但是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能得到保障吗?大家都知道,受疫情的影响,就连全球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个人信用卡、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的不良率猛增。而随着国内P2P和网贷平台的不断曝雷,被花呗、借呗、白条等互联网贷款搅成浑水的国内消费贷已经无利可图,在线消费金融领域,蚂蚁也早已放弃仅依靠旗下互联网小贷牌照放贷,为降低杠杆水平,花呗和借呗年后就转向助贷和联合贷款。硕果仅存的就是支付宝和余额宝。但是支付宝是赔本赚吆喝,除了有流量其他的利润空间没有。余额宝死的就更难看了,目前的收益水平被银行系产品远远抛在身后,当年背叛银行系转投余额宝的天弘更不用说了。关于此次改名,我们只能怀疑蚂蚁是烧干了风投的钱,拿够了客户信息,为了逃避金融监管的下下策。但是,对于支付宝、余额宝和他网商银行的消费者而言,把钱放在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金融企业可能有以下三个问题。1、一旦破产,金融企业的个人存款有优先受偿权,但是科技企业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2、不是金融企业而揽存是否合法,是否属于存款范畴,以前有个名词叫非法集资,这个需要好好考虑。3、金融企业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一个企业干个三五年就换个行业,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吗?而且无论是用支付宝还是余额宝,普通人的心里都是结算或存款,可从来没想过去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投资。上面的几点,都是我们的个人观点,如果大家觉得不对,也请在评论区留言指正。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mayi.com/myzz/132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