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应该是吸取了《后浪》的教训,B站不再请中年人以不接地气的方式描述年轻的一代。于是他们真的找了位初中生写下了他们的心声。当然,这次一如既往的不讨喜。
被形容为《后浪2.0》。
我们来逐条看下这些初中生写的内容,看看他们不想做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初中生A:“我不想成为一个只会复制粘贴的人,在这样一个平凡的生活中,人们眼里几乎没有光,他们将时间交给了工作或在家中或在学校,或在公司,或上班的路上,或在停车的时候,人们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反反复复一天接一天,今天永远是复制着明天,当人们看到其他人发财的时候,或休息,或工作,人们都在模仿别人的脚步,在这个充满阳光的城市里。”
说实话,这条看的我汗颜。
把时光往前推15年,我那时候是个实习生,每天的工作就是渴望复制黏贴,你注意我的措辞,是渴望。
就说明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复制黏贴。
那种感觉是很尬尴的,你不知道怎么做,无论怎么加班都不知道怎么落笔,一行代码都写不出来,因为根本不知道该写啥。我相信所有的研发都听得懂这种苦恼。
时间一天天过去,你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往前走,哪怕一步。你只是想找个软件开发的原型参考一下,找到一个可以复制的对象,但就是找不着。
你每天都觉得自己要被开除,要被开除了,这种焦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我大概是两年后终于成为一名初中生A不想成为的人,也就是一个只会复制黏贴的人。
那时候我是洋洋自得的,因为每当新的芯片回来,每当新的项目开启,我作为内核工程师,都知道从哪儿复制,还知道要黏贴到什么地方,就冲这一点,在当时那家公司里已经是笑傲软件部所有人的存在了。
中午的时候,我一定要午休。还要躺在躺椅上,躺椅就摆在董事长办公室窗外的露台上,我怡然自得的躺着,半眯着眼。我知道董事长就在一窗之隔的办公室里忙碌着,我也知道自己就这么大剌剌的躺着。
所以那时候我有个外号,公司内人称大爷。
当码农当成大爷,在职业生涯里,似乎我是独一份。
当然在我之上还有更大的大爷,那就是芯片一哥,他号称无冕之王,每每负责新的芯片,我就负责内核,他负责芯片IP核,我移植操作系统内核。
为什么说复制黏贴不容易呢?因为的确不容易。
linux动辄上千万行代码,你怎么知道复制谁?你怎么知道黏贴到哪里去?
我们说调试驱动比调试应用难,是因为工具很简陋,那么调试内核就更简陋,你调试驱动的时候还可以加打印,我调试内核的时候,连串口驱动还没有呢,上哪儿打印去。
换句话说我只能凭借经验和一次次的断点,何况调试内核的时候芯片都还没回来,在不稳定的FPGA上,硬件问题时常会被误判为软件问题。
那段日子里我的工作就是重复,生活很平凡,我也没有见到过光,我不在公司,就在去公司的路上,我不断地模仿,因为人类在这个领域里已知的信息量太大了,根本轮不到我创新什么。
如果说那几年有什么特别自豪的,大概是我曾经发现过一次linux内核级的BUG,以及一次驱动级的BUG,得到过大神linus的邮件回复。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糟糕。因为当时公司里做项目的都想着做应用,做应用的都想着做驱动,而做驱动的人里面只有我一个内核工程师。我处在鄙视链的顶端。
这听起来似乎很没有出息,但现实就是这样,我还挺为自己复制黏贴,日复一日的生活洋洋自得。
说实话,那时候绝大部分同事也都是,,并不乏中科院的硕士、博士,也没有几个人不满于现状。
毕竟,哪怕是在现状里脱颖而出,在一众复制黏贴的同事里往前走一小步,也是极其艰难的。
就像当时我的同学很多都在读博,他们谁不想成名成家?问题是做不到呀。
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是小白鼠性质的,只能不停的归纳数据,分析数据,不见得能从数据里找出点什么。
很多人的一生都是这样,熟读唐诗三百首,确实不会作诗,只能找一份抄录的工作。
但是换个角度,在乡亲们的眼里,你可能已经很不错了。这份抄录的工作也许是九品官,也许可以让你在京城里一套接着一套的买房。
在这个初中生A的眼里,这个大人可能是很俗的,一生也没有机会做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是一日又一日的重复昨天。
但是这个大人早很多年,也是个孩子,而且可能还是孩子里的状元。只是生活告诉他,能够一日又一日的重复昨天,是很幸运的,说明有钱赚嘛,说明还有饭辙嘛,说明还没有被淘汰嘛。
初中生B:“我不想成为一个杠精,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人总戴着黑白眼镜看这个彩色的世界,同时他们还很固执,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我觉得他们活得很累。”
我觉得并不是这样,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累,愿意承认才真的很累。
作为杠精,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不变的,他们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思路在套路这个世界。
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最终的结论都是世界错了,别人错了。
就像一个人做选择题,他的解题思路是万年不变的。
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两长两短就选B,同长同短就选A,长短不一选择D,参差不齐C无敌。
按照这个套路,他累什么?他不用思考的呀。
所有的情况都被他归类总结好了,照口诀走就是了呀。
事实上承认自己的错误才叫累,明白为什么吗?
如果你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你就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从此没完没了。
你承认自己的错误,接下来呢?是不是要改正?
怎么改正?有没有方法?有了方法,要不要执行?执行之后,要不要检验效果?
如果效果不好,是不是还得回头重新检查方法?重新矫正方法之后,是不是还得再次执行,再次执行之后是不是还得再次检验效果?
如此反复,直到无穷,这是什么?这是迭代式前进。累死人了明白吗?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干迭代式前进这么累的活?只有当他的双眼充满了赢的时候。
说到底,这个人只想赢,不想要其他的。
我们再来看这个初中生,他一开头在说谁?在说杠精。
什么叫杠精?只想辩个输赢,不想赢的人才叫杠精。
你都说了人家是杠精,人家就不想赢,他为什么要傻到迭代式前进?他想要的就是辩个输赢嘛,那他已经找到了最优策略,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
初中生C:“我不想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职务的一点点积累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疲惫,但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应该学习那些负责任的人,负起责任。即使我们平凡至极,我们也不会碌碌无为。不负责任,即使我们能力较大也无法顶天立地。千万负责任的人汇聚成一股浪潮,他们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
这个道理是对的,但执行起来挺难的,因为大家未必达成了共识。
你想象的负责是我敬你一尺,你还我一丈,最终大家手拉手,齐心协力向前走。
但那是达成共识的局面。
如果没有达成共识,更有可能是你敬别人一尺,别人得寸进尺,占便宜没个够。
你不是说你能力大责任大么?那好,工作都丢给你,他摸鱼,或者干私活去了。
回头你干了80%的工作,拿50%的钱,他干了20%的工作,也拿50%的钱,然后还干了一份私活,拿了更多钱,多买了一套房,将来高价卖给你。再把你那50%的钱又从差价里又给挣了回去......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忒无耻了?
孩子,这就是人生啊。我们都不想变成贱人,问题是怎么和别人达成共识,或者说让大家都觉得变成贱人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儿,这才是要思考的具体问题。
还有很多内容,一期聊不完,改天吧。
总的来说,想法非常好,我儿子也是个初中生,如果这是他写的,我会很欣慰。
但是光有想法还不够,就像当下的这群成年人,当年谁不是初中生?
他们也有过想法的,只是找不到方法。而方法,本来就需要一代一代人去摸索,不断地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
或许,这才是视频创作者构思这个方式的用意,这是对五四青年节最好的献礼。
他想通过位初中生的心声,告诉前辈们,我们始终不忘初心。
碧树西风
点赞,在看与转发是更好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mayi.com/myjt/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