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www.daqinvip.com/来源:36氪“听,是财富自由的声音。”作者
高歌封面来源|ICphoto蚂蚁集团上市消息终于尘埃落定。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上市。据彭博社消息,蚂蚁集团据悉寻求IPO估值至少亿美元。亿美元(人民币1.4万亿),让蚂蚁集团一跃成为目前全球私募市场最贵公司,在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也仅次于阿里和腾讯。财新援引消息人士称,早在年蚂蚁金服(当时还未更名)完成C轮融资时,其上市规划已经是A+H。最终A股市场蚂蚁金服选择了科创板。目前,蚂蚁集团暂未披露具体的上市时间表、估值、募资数额等具体信息。但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资本市场和利益相关方的一阵兴奋。20日当天,蚂蚁集团母公司阿里巴巴盘前涨近2%。一份线上广为流传的截图显示,蚂蚁所在的杭州总部一整栋楼都在欢呼。“听,是财富自由的声音。”关于蚂蚁集团上市的传闻此前从未停止,尤其在年6月蚂蚁金服完成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超过亿美元之后,上市传闻更是甚嚣尘上。但蚂蚁总是第一时间出来辟谣,称“还没准备好”。这一次,蚂蚁集团是否已经成为了它期望中的样子?众所周知,从马云往下,蚂蚁集团一直以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定义自己。从支付工具到金融服务再到终极目标全球化科技公司”,蚂蚁已经花了15年的时间,走了一条并不平坦、甚至有些曲折的路。年支付宝诞生伊始,它只是一个解决线上买卖双方信任问题的支付工具,没有什么太多技术含量,更多是一种机制的突破和创新,外界很难从中理解“科技”这项意图。后来,蚂蚁亲自下场做了金融服务,又花了很大力气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信号:拿牌照做业务只是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积淀技术和服务能力,以合作的方式输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年3月至年3月的一年里,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总收入的50%以上。更详细的财务数据将随着蚂蚁集团IPO公之于众,届时可以看到收入结构大调整的实际进度。也就是说,到时候就能看到蚂蚁离一家科技公司梦想还有多远。IPO前夕:集团更名、支付宝大改版金融还是科技,这个争论不休的议题终于在一个月前有了答案。6月22日,蚂蚁集团完成更名,“金服”变“科技”,全称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更名与蚂蚁半年前明确的三大战略相吻合,即“全球化、内需和科技”。当然“金融变科技”是蚂蚁集团自己来定义的,市场对此是否买单,又是另外一回事。集团更名以外,蚂蚁集团市场认知度最高、拥有超过9亿国内用户的支付宝在三个月前也完成了大改版。此次改版被蚂蚁集团CEO胡晓明称为“支付宝创立15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版”,同时也意味着支付宝正式告别工具时代。改版的主逻辑是,将支付宝从支付工具、金融平台延伸至生活服务平台、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近日,支付宝打出的广告语已经变成了“生活件事,支付宝一下就好”。新版本中最明显的变化是,首页上版屏业务入口数量增加至14个,新增外卖、美食玩乐、酒店住宿、电影演出等服务场景优先级提高,以强化生活服务的用户心智。时间倒推至半年前,蚂蚁集团宣布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年12月,蚂蚁集团宣布总裁胡晓明接任蚂蚁金服CEO,向井贤栋汇报,井贤栋继续担任蚂蚁金服董事长。二人的分工是,胡晓明负责内需市场的数字化升级与发展,包括支付宝事业群、数字金融事业群、CTO线等内需战略相关业务。井贤栋后续负责全球化市场,分管蚂蚁国际事业群、智能科技事业群、HR、财务和战略投资等板块。今年1月,胡晓明兼任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进一步整合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各项业务布局,全面对抗美团。美团点评当前的市值约为1.2万亿港元,以蚂蚁集团当前的估值来看,已经超越美团。或许就是当你开始从支付宝里点一份外卖、订一家酒店、买一张电影票开始,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已经大改。从金融科技到科技金融,一路并非坦途蚂蚁集团过去15年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工具时代、金融时代和科技时代。这也是蚂蚁集团当前的主营业务构成:支付、互联网金融和科技。支付作为大流量入口,负责获客和数据沉淀。截至目前,支付宝及其本地钱包合作伙伴全球用户数已超13亿。金融业务方面,在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里,蚂蚁金服手中的金融牌照几乎是最齐全的,而每块牌照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金融业务,包括理财、微贷、保险等。科技业务主要指的是技术服务收入,将金融业务中沉淀的技术能力对外输出。根据蚂蚁预测,到年,蚂蚁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至总收入的65%。当技术服务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可以看做是蚂蚁集团从金融科技(Fintech)向科技金融(Techfin)成功转变的真正标志。然而这一路并非坦途。在工具时代,一个典型的偏离轨道的例子是支付宝做社交。年除夕,一场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mayi.com/myzz/1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