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蚂蚁

说医解药中药学常考功效对比


现在已经陆续都复工了,但是对于考执业医的小伙伴来说,时间变得非常紧迫,中药是基础,是比较难的,很容易忘记。所以贴心的小编汇总了中药常考功效对比!

麻黄与桂枝

共同点:

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

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遏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苍耳子与辛夷

共同点:

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

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桑叶与菊花

共同点:

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

桑叶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

菊花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柴胡与升麻

共同点:

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

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

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石膏与知母

共同点:

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黄芩,黄连,黄柏

共同点:

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疗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

不同点:

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

黄连药力较强,长于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血热出血、胃热呕吐、消谷善饥等。

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臭、足膝肿痛、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金银花与连翘

共同点: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同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及温病邪在卫气营血等证。

不同点:

金银花甘寒不伤胃,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

连翘苦寒,偏清泄里热,并可消痈散结,用于瘰疬痰核。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善治热陷心包、高热神昏等。

大青叶与板蓝根

共同点:

都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都可用于温病初起和热入营血、风热表证、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点:

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多用。

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咽喉肿痛多用。

生地黄与玄参

共同点: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治疗热入营血及阴虚火旺证。

不同点:

生地黄偏于凉血养阴,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玄参偏于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营血热毒证。

牡丹皮与赤芍

共同点:

能凉血散瘀,对血热、血瘀所致之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善退阴分伏热,常治虚热骨蒸无汗等证。

赤芍祛瘀止痛较好,多用于各种瘀血疼痛,兼泻肝火以疗肝热目赤。

地骨皮与牡丹皮

共同点:

凉血退热除蒸,治疗骨蒸潮热及血热出血证。

不同点:

地骨皮味甘,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治疗肺热咳嗽等。

牡丹皮味辛,偏于退无汗骨蒸,又有较强的凉血祛瘀作用。治疗热入营血及各种血瘀证。

银柴胡与柴胡

共同点:

均有解热作用。

不同点:

银柴胡无升散之性,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为退虚热,消疳热之品。主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柴胡有升散之性,为透表泄热之品。偏治外感发热或邪在少阳证,并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肝气郁滞及阳气下陷之证。

胡黄连与黄连

共同点:

苦寒,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等证。

不同点:

胡黄连长于退虚热,消疳热,多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黄连长于泻心胃之火,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火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等证。

大黄与芒硝

共同点:

苦寒,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

不同点:

大黄清降力强,用治火热上炎证,并有止血活血,清泄湿热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瘀血,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及烧烫伤等证。

芒硝味咸,长于软坚润燥通便。外用还可以治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回乳。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共同点: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不同点:

火麻仁兼能滋养补虚,适用于老人,产后,体弱津血不足之肠燥便秘。

郁李仁兼能行气,多用于肠燥便秘而有大肠气滞者,并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松子仁兼能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

独活与羌活

共同点: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及外感风寒夹湿。

不同点:

独活长于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弱。

羌活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强。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

蕲蛇与乌梢蛇

共同点:

两者皆入肝经,性善走窜,能通表达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透骨搜风,均为祛风之专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宜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都可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麻风,疥癣,皮肤瘙痒,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不同点:

蕲蛇温燥而毒,药力较强,为治风湿顽痹要药。

乌梢蛇性平无毒而药力较蕲蛇为缓。

秦艽与防己

共同点:

皆味辛苦,性寒凉,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主治风湿热痹,肢体关节红肿热痛。

不同点:

秦艽质润,为“风中之润剂”,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舒筋通络。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骨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无论新久上下,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而尤宜于热痹。古人谓“痹证必用秦艽,同时,本品又能退虚热,清湿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湿热黄疸。

防己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也常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及湿疹疮毒。

广藿香与佩兰

共同点:

化湿,解暑,治湿浊中阻之证及暑湿,温湿。

不同点:

广藿香长于和中止呕,湿浊中阻之恶心呕吐尤宜。

佩兰长于化里湿,善于除中焦秽浊陈腐之气,为口臭,口甜之要药。

青皮与陈皮

共同点:

行气化滞。

不同点:

陈皮主要作用在脾肺,其性缓和,长于调理脾胃之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肺气滞或湿痰壅滞之证。

青皮主要作用在肝胆和胃,其性峻烈。长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肝郁气滞或食积不化等。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责任编辑:王晓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mayi.com/myjj/101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