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以后,每天都会主、被动地和「早教」这个词不期而遇。
说起早教,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早教能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早教有助于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是启蒙教育,对人生有着奠基的意义。”
bala……bala……
正因为这些认识,书店里诸如幼儿心理、育儿百科之类的书琳琅满目;市场上的早教课程卖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不得已中断职场,三年后再重新开始……
沐姐出生以后,我就当起了全职妈妈,操持着家里的大事小情。后来有了二宝,更没办法参加工作了。爸妈总是各种可惜,觉得闺女一个堂堂(专业成绩优异的)大学生,现在却「沦落」成了家庭妇女,整天做着「没技术」的洗衣做饭伺候孩子,像是白白培养了一个大姑娘。我妈更强悍,二妹刚满月,医院招聘的链接给我。敲黑板:我可是一个人带俩娃,连个候补队员都木有,好!不!好!所以看到手机里亲妈发来的信息,我真是哭笑不得。
知道爹妈是为了我好,但内心有个小坚持:把两个娃都送进幼儿园,再谈下一步的计划。
因为学过育婴师、幼师,所以我特别重视孩子婴幼儿阶段(0~3岁)的成长发展。它可不仅是教会孩子如何吃喝拉撒、跑跳唱画,还是动作发展、语言表达、思维构建、习惯养成、自我意识培养、人际交往拓展……的重要时期。看到过一句话,与各位娘娘共勉。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投入的精力和教育,绝对会深刻地影响着他(她)的一生,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反馈出来。正因为如此,对于孩子,父母都不吝啬谈「教育」。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教育孩子,先要了解孩子:
首先,他们通过感官进行学习。
3岁以下的婴幼儿,没有像成人一样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的能力,他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来观察和判断事物,利用自己的感觉和运动能力来探索事物。
我特别支持沐姐自己「探索世界」,除了「正规途径」的多看、多听、多感受,还有爷爷奶奶们眼中的「危险禁忌」。比如想戴妈妈的近视眼镜,就让她戴着走几步;下(小)雨天非要出去玩,就让她小淋一下;吵着要自己倒水,就把热水开的一丢丢细,让她xue微感受一下;一直叫着要吃我们的「辣」饭,就让她感受性地尝一口;和面的时候要面玩儿,就揪一点下来,顺便告诉她那很「黏」……结果就是好多我们原来不想让她做的事,几次就「整」改了,还顺道学会了好多词语,比如:疼、辣、烫、黏、打针——游戏是孩子的语言,一次(安全的)尝试胜过数十次的苦口婆心。
其次,他们需要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
沐姐从很小就开始玩积木,一开始由我放到她手里,她一只手偶尔地拿着、不经意又掉了,到后来左右手可以轻松地倒换;再大点,能跟着我学,会两两拼接了;之后有一段时间特别热衷于把相同形状的积木拼在一起,每每拼好,还要我表情愉悦地配合她鼓鼓掌;再后来,沐姐开始走抽象派了,反正拼的啥挺考验为娘我的想象力……孩子就是通过一次次不起眼的游戏,一边探索世界,一边尝试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成熟。
再次,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
好多时候我们陪沐姐看书或是玩游戏,我们玩的正在兴头,小主却爬起来搜寻下一个猎物了。其实这本不是问题,因为儿童的大脑发育不成熟,注意力的发展还不完善。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适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孩子对活动感兴趣、有相应的指导或提示……的确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简言之:孩子的注意力短暂,也有可能是我们提供的环境或游戏太没意思了!哎,扎心了。
最后,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
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外,幼儿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玩游戏。即便是吃饭、睡觉、劳动、学习等活动,也常常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或者把他们的一切活动游戏化,可见幼儿对游戏的喜爱。如果我们不懂游戏,就不会真正懂得育儿,「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意境,可以体会下。
沐姐正处于「Terrible2」阶段,芝麻大的小事,都能让她悲伤地不能自已。如果那时候跟她说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所以每次我都让她先哭一会儿,然后自己装作惊讶地看到了诸如「天上的飞机」「路上的汽车」「地下的蚂蚁」之类的东西,不用招呼,小主便会自觉地擦干眼泪、瞪大双眼,着急忙慌地问:“××在哪儿?”这便是陪(对)伴(付)小娃儿屡试不爽的——假想游戏。她不必撕心裂肺,我也不用苦口婆心,简单的一个小游戏就能化解剑拔弩张的母女俩。嗯,搜酷!
第一次带娃,精力不够,经验太少。在喂养上花费的时间太多,陪沐姐玩的游戏不多。所以家里曾一度出现「很无聊」的场景:爸爸无聊地看着手机,妈妈无聊地看着沐姐,沐姐无聊地翻翻这儿看看那儿。后来突然觉得这很讽刺——很多父母习惯于费尽心思地帮孩子找最好的早教机构、幼儿园,却对建设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胜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完全无感——这真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啊!
所以,看着二宝一天天地长大,我就在思考一种基于游戏的系统教养方式——我们都可以玩的开心,又能把一切枯燥的育儿知识春风化雨,不说教、不强迫,而是通过「去看」「去听」「去摸」「去操作」,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让小主们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最好还能把队友从手机、游戏中吸引过来,这样为娘我也能适当地保存体力,继续蓄满仙气儿啦,哈哈,完美!
各位娘娘,您就擎好吧!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mayi.com/mydc/11614.html